蚊子叮人也挑时间!昆虫学家教你躲开出没高峰

来源:环境昆虫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6-0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柠檬桉叶油 植物驱蚊剂,也是最广泛使用的中国驱蚊剂。可维持最多2小时的驱蚊效果,适合3岁以上儿童使用。 蚊子叮人也分“早晚班” ◎新陈代谢快的人 小孩新陈代谢较快,因此

◎柠檬桉叶油 植物驱蚊剂,也是最广泛使用的中国驱蚊剂。可维持最多2小时的驱蚊效果,适合3岁以上儿童使用。

蚊子叮人也分“早晚班”

◎新陈代谢快的人 小孩新陈代谢较快,因此小孩易遭蚊叮,老人正相反。

◎喜欢穿深色衣服的人 蚊子之所以昼伏夜出,主要是因其具有趋暗的习性,如果穿着深色衣服,在夜间便会呈现一团黑影,蚊子会向着更暗的地方追逐而去。黑颜色衣服是蚊子进攻的首选对象,其次是蓝、红、绿等,蚊子不爱叮白色。

其实,小小的蚊子身上有很多感受器,比如温度感受器、湿度感受器和一些化学气体的感受器等。蚊子依靠这些感受器,选出自己偏爱的人群。现代科学已经证明出,蚊子爱咬以下几种人:

当蚊子距离一群潜在目标大约1米远时,它们还会考虑很多其他因素,包括皮肤温度、水蒸气含量以及人们所穿衣服的颜色等。

◎汗腺发达、体温较高的人 喜欢流汗的人,血液中的酸性增强,所排出的汗液使得体表乳酸值较高,对蚊子产生吸引力。此外,蚊子的触角里有一个受热体,它对温度十分敏感,只要有一点温差变化,便能立即察觉得到,流汗的人肌体散热快,也会对蚊子产生吸引力。爱出汗的人身上分泌出的气味中含有较多的氨基酸、乳酸和氨类化合物,极易引诱蚊子。

◎中华按蚊 属于田塘型种类,除青海、西藏外均有分布,是中国平原地区传播疟疾和马来丝虫病的主要媒介。中华按蚊幼虫在积水较多的稻田、芦苇地、公园等处容易滋生繁殖,晚上7-10点和凌晨5-6点是其活动高峰。

研究人员认为,蚊子之所以选择特定的叮咬人群,主要是基于人体皮肤微生物群产生的不同化合物。我们的汗腺分泌物被细菌转化为挥发性化合物,通过空气进入蚊子头部的嗅觉系统。

哪种驱蚊方式更有效?

另外,蚊子喜欢有臭味、腥味的地方。人的耳朵与外界接触,而且无论是干耳或湿耳的人,耳朵随时都会分泌耳屎,而那耳屎的腥味很重,所以自然吸引蚊子在耳朵旁“盘旋”。

比起驱蚊手环、蚊香、驱蚊花露水等,更安全有效的化学驱蚊方法是,使用含有避蚊胺、避蚊酯或派卡瑞丁等驱蚊成分的驱蚊剂。

被咬了抓挠是最不推荐的做法

被蚊子咬过后,别再做抓挠、掐十字米字、涂口水等“常规操作”,这些没有实际止痒消肿作用。

除了口味差异,蚊子在叮人这件事上也有分工。它们并非全天候都在活动,有些蚊子喜欢微暗环境,光照强烈时基本不出动,有的则喜欢在早上出没。入夏后,蚊子开始扰人,浙江大学昆虫科学研究所教授祝增荣、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皮肤科教授杨希川教你科学驱蚊、正确应对蚊子叮咬。

◎饮酒的人 人们在饮酒、吃了牛羊肉或服用了降压药之后,也会变得易受蚊子的叮咬。

◎避蚊胺 驱蚊效果很好,被认为是驱虫剂的“黄金标准”。浓度越高,驱蚊时间越长。2个月以上的婴儿可以使用含10%的避蚊胺驱蚊水。

◎劳累或呼吸频率较快的人 人在从事运动或体力劳动后呼吸会加快,有些人肺活量较大,或呼吸节奏本身较快。这样呼出的二氧化碳相对较多,二氧化碳气体会在人的头上约1米左右的地方形成一股潮湿温暖的气流,蚊子对此比较敏感,会闻味而至。

身处同一个环境里,为什么有些人会频频受到蚊子“眷顾”,但有些人则能安之若素?民间有很多相关的猜测,有人说皮肤嫩的,血液甜的,O型血或者B型血更容易招蚊子。但严格地说,这些说法都没有特别的科学依据。

来源:武汉晚报

◎白纹伊蚊 这是一种攻击性很强的蚊子,可以传播多种疾病,比如登革热。作为半家栖的蚊种,它藏在植物容器、废弃物等可以积蓄雨水的容器内。白纹伊蚊可以在白天攻击人类,活动高峰为早晨日出前1-2小时和日落前2-3小时。

物理驱蚊方法有安装纱窗门、蚊帐,用电蚊拍等。夜晚外出时,穿上长袖长裤,避免大面积皮肤暴露。检查房屋周围有无容易积水的容器,及时清理。

抓挠除了使得蚊子包越来越大、越来越痒之外,要是一不小心挠破了,还可能留下炎症后色素沉着,甚至诱发感染。

为什么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蚊子也能准确无误地找到你?荷兰瓦赫宁恩大学的昆虫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了蚊子的觅食绝招。

国内最常见的蚊种,有库蚊、伊蚊和按蚊。库蚊体色棕黄,腹部尾端呈钝形,又称家蚊;伊蚊身上有黑白相间的斑纹,其中白纹伊蚊就是我们俗称的“花蚊子”;按蚊的翅膀较大且有斑点,身体瘦,大多是灰色的。

文章来源:《环境昆虫学报》 网址: http://www.hjkcxbzz.cn/zonghexinwen/2022/0604/2183.html



上一篇:蚊子叮人挑时间,昆虫学家教你躲开出没高峰
下一篇:苔藓、昆虫、大型真菌……两年来实地记录17种北

环境昆虫学报投稿 | 环境昆虫学报编辑部| 环境昆虫学报版面费 | 环境昆虫学报论文发表 | 环境昆虫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环境昆虫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