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新体系及湿垃圾环境的昆虫转

来源:环境昆虫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1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农村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大批工商业产品涌入农村消费市场,农村垃圾因此而逐年增加。 1 农村生

进入21世纪以来,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农村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大批工商业产品涌入农村消费市场,农村垃圾因此而逐年增加。

1 农村生活垃圾的演变特点与处理现状

1.1 农村生活垃圾的演变特点

新中国成立初期,一些日常生活必须的工业制成品逐渐进入村民家庭,村民的生活剩余物中出现了工业废弃物,村民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生活废弃物也大量增加,这时垃圾产生量在就逐渐增加,垃圾种类也逐渐由简单变得复杂。但由于这一时期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产品总体供应有限,农村物资相对紧缺,所以物资重复利用率高,垃圾还没有对村民的日常生活造成影响,因此也就没有引起村民、社会和政府的重视[1]。

改革开放后,农民可以自主经营土地,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幅度提高,生产力得到了进一步解放,产业废物迅速增加,逐渐取代生活废弃物。这一时期的垃圾表现出数量大、种类复杂的特点[2]。村庄垃圾开始影响村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破坏美丽的村庄自然环境,村庄垃圾问题在某些地方引起了村民的重视。但农村垃圾归宿自然也随着产业垃圾的迅速增加而逐渐的瓦解,农村需要寻找新的垃圾处理方式来解决日益突出的村庄垃圾问题[3]。

1.2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

村镇生活垃圾分布分散,量大面广,有机废弃物含量高,资源化利用率低。农村垃圾分类、垃圾收集、垃圾运输、垃圾处理技术等一系列问题都严重滞后于城市垃圾管理水平,有一些是盲目模仿城市垃圾处理。

1.2.1 池塘、洼地、沟渠和撂荒地演变成天然的垃圾填埋场村镇普遍存在一定数量的池塘、洼地、沟渠及撂荒地,村民习惯性将其作为丢弃堆积垃圾场所,池塘水面漂浮着一些塑料、纸片、树叶等现象在农村随处可见。

改革开放初期、中期,大部分城市垃圾往农村空闲地无序转移。

1.2.2 垃圾随农家肥进入农田虽然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机械化作业逐渐增多,但传统的耕作方式并没有、也不可能完全被现代化的生产方式所取代,还有部分村民家里养着些耕牛,同时农户家里一般也会养一些鸡、鸭、猪等禽畜。受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村民不会轻易将禽畜的粪便丢弃,而是沿袭传统的习惯用禽畜的粪便来沤农家肥。一些村民在处理家庭生活垃圾的时候,为了方便,便会直接将垃圾丢弃在院子里的沤肥池里,当农家肥被运往农田的时候,塑料等垃圾便随之一起进入农田。

1.2.3 借鉴城市垃圾处理方式传统农村条件下,农村垃圾的循环利用和农村环境容量及自净能力相结合,完全可以解决农村自身产生的垃圾。但随着农村垃圾数量的增加,成分的复杂,传统的农村垃圾处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农村垃圾处理的需要。自推进垃圾处理城乡一体化以来,村民在一定程度上保存原有垃圾处理方式的基础上,更多的采用“村收集、镇运输、县处理”的模式,最终通过填埋、焚烧、沤肥等方式处理农村垃圾特别是农村的产业垃圾。

2 农村生活垃圾的三元二级分类体系

垃圾分类是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分类投放和分类搬运、分类利用或处理,从而将垃圾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垃圾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力争物尽其用,垃圾的单一化精细分类是高速、高效、高值资源化利用及尾料处理的基础和前提。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关键在于阻遏垃圾混合和湿垃圾(有机垃圾)资源化利用。

垃圾分类是一项长期的社会工程,有人类的生活,就会有垃圾的产生,垃圾分类处理就会伴随这个过程,人人都是垃圾的产生者,人人都是垃圾的受害者。垃圾分类需要源头分类、过程分类和末端分类密切结合,全程完整的垃圾分类回收处理体系是垃圾得到合理回收、利用、处置的前提。通过垃圾分类,最大限度地实现垃圾资源化利用,减少垃圾尾料的终端处置量,改善生存环境质量,是当前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迫切问题之一。

2.1 农村生活垃圾的传统四类分类

农村生活垃圾的传统分类,以回收利用的现行技术和资源化程度一般分为四类:

①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

②不可回收垃圾;

③餐厨垃圾(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果皮等食品类废物);

文章来源:《环境昆虫学报》 网址: http://www.hjkcxbzz.cn/qikandaodu/2021/0714/1659.html



上一篇:静脉输注细胞毒性药物导致集中发生过敏反应的
下一篇:浅谈的互动假说对国内儿童二语习得发展的启发

环境昆虫学报投稿 | 环境昆虫学报编辑部| 环境昆虫学报版面费 | 环境昆虫学报论文发表 | 环境昆虫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环境昆虫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